「干部杂谈」干部产生和组织裂变

无序视为杂。近期的零零碎碎想法,借写博客来梳理一下思路。

| 什么是干部

毛主席说过,干部就是在组织当中担任领导的党员。

干部经过了党和组织双重选拔,但干部不是岗位,也不是某个人,而是一种身份或职务。在企业常说的中层干部、高层干部,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职务称谓,要具体举例的话,XXX部门经理就是更具体的叫法。

| 为什么要设置干部?

假设两军对垒,为了打赢这场战役,我军需要组织一支队伍去拔掉对面的高地,需要一个坚毅果敢带头人,能带着团队做这件事,那么该团队的领导就产生了。将是兵之胆,领导在军队当中的重要性不亚于灵魂与信仰。

领导特质必然要跟团队作战目的和形式相匹配,并且挑选同一类型之人,方能令行禁止,达到组织整体的战斗力。拔高地,将士必然是勇往直前,悍不畏死之辈,方能当此重任。

| 组织的演变

打胜仗之后:如再无高地可拔,该队伍可能会解散,也可能会转型成常规部队;假设战争不断,还有更多高地需要占领,该部队会持续存在,专啃硬骨头。

战争中,一支部队经历过惨烈的战斗后最终可能全部阵亡,但部队番号却依然延续了下来,重新组建新的队伍,选出新的领导,继续冲锋陷阵,只要部队军魂还在,战斗力依然不减当年。

当一支队伍逐步扩大之后,一位领导的精力有限,无法及时做出各种决策,必然要分权。分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:

方式1:把原来的作战计划分由多个部队协同作战,例如:原来火力掩护只有2人,隐蔽前行10人,通常由1人指挥即可,当人数变更为,火力掩护是200人,潜行突袭是1000人时,就拆分为:火力掩护1个部队,潜行突袭是1个部队,两者协同作战。

方式2:保留整体的作战方式,把部队分割成多个独立作战团队。依然保留12人的建制,作为突袭小队。如果规模扩大100倍,那就分成100个独立作战小队。

方式1适合大规模战役组织,方式2则适合运动骚扰作战。两者各有利弊。人才培养方式也不同,方式1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培养,方式2则是需要成员拥有极强的综合素质,便于在战损的情况下,依然能完成独立作战任务。

我们会发现,战场环境和作战风格会影响分权方式,因为当企业规模够大的时候,小团队往往都是由团队管理者决策,高层管理者已经无暇顾及太细的组织单元。

| 逻辑的关联

有战斗目的才会有部队,有部队才会有头儿。在实际战斗过程中,战斗目的是部队存在的意义,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与团队成员特质密不可分,军魂是战斗力形成与重塑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