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面上的知识管理的笔记工具很多,例如:obsidian、思源笔记、语雀、飞书等等。随着AI的普及,笔记软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例如语雀和飞书等笔记,接入了AI。
最新也新出了知识库管理工具,可以检索整个知识库,用于盘活沉睡已久的笔记。这是AI在知识管理领域的一大应用,对于没有能力自主搭建AI的用户,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deepseek的产生,可以说推动了整个中文语境AI的进步,在这之前,大家在自研,在这之后,基本都是围绕deepseek进行深度的整合和应用。
AI的使用
我在使用AI的过程中,发现不同的AI各有侧重,即使是不同企业的同一个AI版本deepseek r1 满血版,对于同一个内容分析得出的结果也是有所差异的。不过,腾讯元宝和deepseek官网的答案最为接近,知识风格略有不同。deepseek呈现的是结构和深度、逻辑的自洽行、衔接的过度以及整个内容的体系化。而腾讯元宝则体现了文字创作的能力,情感和哲学化的表达。
因此,如果我们是普通使用,只需要使用一个AI,就能得出比一般人思考更好的答案。但如果需要得出更加深度的答案,就必须腾讯元宝和deepseek交叉使用。
我的犹豫
对于我来说,是希望使用AI 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。因此,我选择了思源笔记,做为自己知识产品的根本,一个绝对不可以交到他人手上的资源,它意味着我的全部心血。但遗憾的是,自己配置的AI 不如人意。因此在用AI优化笔记的时候,是略有麻烦的,我需要进行复制粘贴的操作。
并且最大的问题是,我通常会跟deepseek做很深度、很长的对话交流,但是deepseek对于单一对话,有对话数量限制,导致我不得不另外再起一个对话,但就导致了探讨内容无法连贯。
IMA的出现,给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:如果使用知识库,可能会解决我这个问题,如果使用知识库,可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,我只需要把对话的内容,作为笔记放到知识库中,自然就解决了连贯性的问题。不过这种操作方式,依然是需要复制粘贴,只不过,省却了不同软件之间切换的问题。所以,其本质没有变化。
IMA只提供了导出PDF的功能,并且笔记管理能力偏弱,不适合做多层级的笔记管理,对于体系的构建,是偏弱的。另外,IMA使用的AI,幻觉比较严重,我的笔记日期命名是2025年的,但AI给出的是2024年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,上传到知识库的文件,不能批量下载,只能打开之后,单个下载。这种倾向性让人不安。
所以,我究竟如何选择?这是我要面对的问题,因为我的知识管理体系的升级,已经是迫在眉睫。
目前没有完美的方式
在知识管理方面,类似obsidian、思源笔记这类的专业笔记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而在使用AI方面,deepseek与腾讯元宝一起使用是首选。IMA这类笔记,在知识体系构建、AI方面,略显鸡肋。
并且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则:这个世界是变化万千的,这个产品迭代之后是否进一步收费、功能的变化、产品是否能进一步存在,都是未知之数。
不能违背的原则是:
- 自己产生的知识成果,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而不是他人。
- 我有随时调用和处理自己知识的权力。
- 不要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到一个篮子里。
核心的知识工作流
思源笔记:知识产品储存工具。构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,其他工具只是辅助。
IMA:信息辅助处理工具。
- 利用其知识库的功能、笔记的功能,检索总结自己需要的信息。
- 把电子书库,全部储存到IMA上,便于随时阅读和调用。不过目前IMA并没有办法把笔记和书籍关联起来形成链接。
- IMA上只是记录各种分析碎片,通过AI整合之后,纳入到思源笔记知识体系
- 自己平时收藏的文章,也一并传到上面。
deepseek和腾讯元宝:深度思考辅助工具。同一个问题,会在两个AI上提问,各取所长,互补。
目前先按照这样的方式执行,具体到时候再说。
各位路过的大神,有更好的建议,请指正~

评论列表 (0条):
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...